GG热搜
20年后复盘“千军万马过海峡”攻台还需“金手指”
匿名用户
2016-06-01
次访问
       上周对于中国人而言最重要的新闻莫过于台湾政局的变幻了。民进党此次二度执政,其毫不逊色于陈水扁时代的台独倾向自然也引起了各方的担忧——2004年和2008年,这种担忧与台湾当局的轻率举动曾两次将台海地区推到了战争边缘;与此同时,今年还是1996年台湾海峡危机20年,作为海峡两岸距离全面武装战争最近的一次危机。从1996年的“千军万马过海峡”到2016年的“超距打击特战破袭”,解放军的攻台预案,期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?
回到1996年,当时的台海危机之严峻,远远不是新闻联播里“千军万马渡海峡,万里惊涛把路开”这样简单。作为一场把一大批有志大陆青年逼成军迷,把一大堆台军青年逼得夜里在睡袋里哭的危机,当年两岸间的火药味之浓烈,已经远远超出了对峙的阶段,到了一触即发的情势中。
从后来披露的消息看,当时解放军已经在东南沿海集结重兵,也已经做了武力夺取若干台湾外岛的准备和方案。不过最后这些方案都没有实施,原因很简单:美国海军的“尼米兹”号和“独立”号两个航母战斗群抵近台湾海峡附近后,直接否决了解放军发动大规模渡海登陆进攻台湾本岛的可能性。兰德公司在《中美军力记分卡:1996-2017》中对中国空军的评估是:消灭它需要美军两个战斗机联队。而2艘航母2个舰载机联队搭载有超过150架各型舰载机,加上驻扎在冲绳美军基地的美军战机,战斗力远远超过“两个战斗机联队”的标准。

1996年台媒报道“独立”号抵达台湾海峡
         正因如此,后来人在讨论这次台海危机时,往往将美国航母视作解放台海行动受挫的关键因素,反而忽略了当年两岸本身的军力对比的真实情况。
近日,笔者与友人就1996年可能爆发的统一战争展开了一次纸上推演。推演一开始就设定美军因为“不可抗力”从头至尾都不介入台海问题,也不会对台湾给予任何的应急援助。原本以为,这样的“金手指”可以让推演变得毫无悬念,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,却依然出乎推演双方最初的“刻板印象”。
       通常在对1996年的台海分析中,一般认为解放军在陆军上占据数量甚至装备优势,海军实力则旗鼓相当,空军则是台军胜出。解放军在作战发起后,将依仗海空军的数量优势突破台湾海峡,并在登陆后依靠优势的陆军部队统一全岛,台军则在发挥海空优势的同时依托陆军尽可能地坚守阵地,以拖待援。
但在后来的推演中,首先出人意料的是双方的空军力量的对比。台军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订购了F-16、幻影2000并自制了IDF战机,但在1996年时,外购的新一代战机还都只存在在纸面上,真正的三代机只有其中性能最弱的IDF战机装备了2个中队。


       台湾订购的F-16第一架于1996年7月出厂,1997年4月14日首批两架抵达,到2001年12月18日才凑齐24架。图为2001年底陈水扁参加台空军455联队F-16成军典礼
        而在1996年被解放军视作空战利器的苏-27的数量也不多,只有最初的24架交货形成了战斗力。这也是海峡两岸唯一一种当时就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的战机,其他战机不仅只能使用近距离空空导弹,甚至还有大量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昼间战斗机。台军的杀手锏则是刚刚到货一年多的E-2T预警机,该机作为战场战斗力的倍增器,有着解放军所不具备的优势。在总体来说,1996年的两岸空军技术含量都不太高,都属于依靠飞行员技艺和数量拼消耗的状态,虽然台军在技能上有一定的优势,但解放军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却最终能保障空中战役的优势。

当年台军还得依靠F-104这样的飞机救急

当时解放军苏-27刚好形成了战斗力,就战机本身来说解放军有一些优势

E-2T是当时台军在空中最大的倚仗
          比起空中优势,解放军在海上的形势就不那么乐观了。虽然从舰艇数量上看,台军似乎要占劣势,但考虑台湾海峡的狭窄和其他任务,解放军并不能像台军一样将全军投入夺取制海权的作战中,因此实际双方能集中的兵力实际上旗鼓相当。但在技术上,台军此时虽然才刚刚开始换装二代舰,但即使一些已经老化的老“阳字号”驱逐舰在改进以后的性能也要比当时解放军的主力051型先进不少。